查看原文
其他

城中村,快节奏的“慢生活” | 视觉

这里是 暨南大学团委 2023-04-08


Vol.2

城市漫步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

——木心《从前慢》



 从前的我们都简单 

 后来的我们都挺强 



广州是一座难以描述的城市,有时候它繁华靓丽,有时候弥漫市井气息,外国人和中国人生活与共,高楼大厦和矮墙砖瓦并存,粤语和普通话各自占据半壁江山。


它容纳万物,就像是一个集市,充斥各类人的声音。



广州和上海经常被拿来比较,就像前几天我的一位在上海求学的朋友和团团倾述:“上海和广州真的太不一样了,这里的人和事都好陌生,消费水平也高出不少。”


是啊,很不一样的,这些差异也许多到让你在去到上海后会感慨被摩天大楼切割出的锯齿般天际线;回到广州后又抹泪感动原来广州的消费水平才是自己可以接受的。



上海遍地都是最喜欢的Montblanc、Zegna、Armani、Givenchy,从南京西路地铁站走到静安寺地铁站的二十分钟内竟然有三家Montblanc专营店,也就是说Montblanc恨不得让那条街上的人每七分钟就看见它一次,勾起他们的消费欲望。


即使那只是卖钢笔的地方,但你得承认奢侈品大多是日常生活用品。



上海繁华、国际化,可它就像是玻璃堡垒,一座把人死死困住的天鹅堡。广州走出珠江新城那一块,老荔湾老海珠,还有浓浓生活市井的氛围。


无论如何,对一座城市的认知和记忆不应停留在走马观花。


广州的城中村是一大特色。




石牌村已经在前几年进行了大整改,处于广州CBD中心的这处城中村,已经融入了现代化气息。大理石瓷砖的方门,迎面而来的是青石板路,把这处街道装点得古色古香。



尽管街道进行了治理,但是依旧是老化的房屋,白色墙壁上布满青苔,破陋的篷子,电线大概只有两层楼高,唯有绿茵会带来一点点清凉的装饰。



老年社区里的街道


低楼层阴暗潮湿



熙熙攘攘的人群拥挤在这狭窄的过道上,三两成群的人们相约在熟悉的小店里。他们的店铺虽然简陋,但是小吃的味道已经像牛奶糖融化在嘴里,深入人心。这些产品代表了工匠精神,以及老一辈留下来的不合大都市快节奏生活的慢事物。



石牌村社区的微型消防站



绕过了许许多多个狭小的、分叉的通道,最终从黄埔大道西的石牌村南门来到了北门,这里的不和谐就像是两段交响曲的过渡中穿插了一段不和谐的音律。


同样是看不见碧蓝的天,可一个是高楼林立,一个是矮墙破屋。




这里的人们依旧活着自己的风格,就像是世界的旁观者,和新时代格格不入。


都市生活太过于繁忙紧凑,使人缓不过气,可是他们不紧不慢地折断菜根,继续悠闲地做菜,和三五知己欢声笑语。


他们可能来自天南海北,有着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压力。这些都是粗糙而真实的生活。




他们其实也并不是不想融入这快时代,可他们已经被动的丢掉了些什么。


你可能知道网易CEO丁磊曾住过石牌村,也许在这里随便砸块砖,就能砸中一个未来的丁磊。不过,在曙光出现之前,大部分人的眼前,还是生活的窘迫与无奈。


节假日也在电脑城里满负荷工作的IT人

白手起家挨过萧条也享受过繁盛的创业者

白天打工晚上在天娱广场唱“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的音乐人

……




不得否认这些都是广州快速发展遗留下来的后遗症。但广州之所以被称为市井之地也正因为这些充满烟火气的建筑和慢生活的人们。


他们虽然力量不足,可能杯水车薪,但城中村的建筑和他们的生活风格,都是一种在城市化浪潮中的慢生活。假以时日,若城市清一色都是繁华的CBD和现代化小区,我们该走向何方?


城中村,对于某些人来说,是仅次于故乡的归宿。在这里,他们会有一个共同的交集,那便是爱这里的自由与希望,爱平凡的生活。


*暨南大学团委媒体中心出品*

本期负责人:夏婉文

文案编辑:裴鑫

图片编辑:裴鑫 许焕淇

执行编辑:许焕淇

责任编辑:温婧 陶昕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